一、智悲同行(悲智等运悲智等运,指智慧与慈悲的功德同时运行。
智慧帮助我们认知事物的真相,慈悲则激发我们关怀他人、帮助他人。
智悲同行,体现了佛教的核心精神,即智慧与慈悲的结合。
解释:上联中提到的“悲智等运”在此处被改写成“智悲同行”,传达出智慧与慈悲同等重要,相辅相成的意思。
二、福喜攀陟(福慧双修福慧双修,指修行者同时培养福慧二种德行。
慧即智慧,指觉悟真理的智慧;福即善行造福他人的善德。
福喜攀陟,意味着修行者通过培养福慧,能够攀登到更高的层次。
解释:上联中的“福慧双修”在此横批中转化为“福喜攀陟”,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行福慧,能够得到福报并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。
三、解脱空性(五蕴皆空性解脱五蕴皆空性解脱,指通过证悟五蕴皆空的真实性,达到解脱的境界。
五蕴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而皆空则表示这些存在皆空无自性。
解脱空性,意味着超脱世俗的执着,实现内心的自由与解放。
解释:上联中的“五蕴皆空性解脱”在这里被归纳为“解脱空性”,提醒修行者通过深入证悟五蕴的空性,达到解脱的目标。
四、悟道成圣(觉道完成觉道完成,指修行者通过觉悟真理并将其实践在生活中,最终成为圣人。
圣人不再被凡俗所困扰,具备高尚的品德与智慧,能够指导他人修行。
解释:上联中的“觉道完成”在此横批中转换为“悟道成圣”,强调修行者通过悟道,最终能够成为圣人。
五、德行圆满(功行圆满功行圆满,指修行者在实践慈悲善行,并不断努力修行,最终达到德行圆满。
德行圆满,意味着修行者在道德与品行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。
解释:上联中的“功行圆满”在此横批中改为“德行圆满”,强调修行者通过实践功行,最终实现德行的完美。
综上所述:
智悲同行、福喜攀陟、解脱空性、悟道成圣、德行圆满。